top of page
作家相片Meggibeer

2011 美國衝團#5 Austin City Limits 音樂祭 Day 3



活動的最後一天,太陽也在最關頭加足了火力。我們這幾天在出門前都會把全身衣服給打濕,再披一條濕到滴水的浴巾,這是很有效的防曬、降溫的方法;不過今天大概剛從住處走到會場裡,身上就乾了。

我們決定去河邊。會場Zilker Park旁有一條溫和恬靜的河流過,清澈見底、是大約及胸的深度,河水平靜並映著水草及周邊草木的寶綠色,調合了應是來自天空的藍色,每每經過都很對它嚮往。


走到會場外,我們找到了適合下水的地點;偶然發現岸邊的茂密樹叢悄然開了一條縫隙,往下的斜坡自然呈現一階一階的形狀,正好有一根延伸到水裡的大樹根,可當作階梯與扶手,下方水底還有一大塊平坦的石頭可以踩。幾公尺外有另一處,一棵樹的樹幹斜斜地往河面躺去,幾個年輕男女正坐在那裏聊天,看到我們也爽朗的說Hi!

應該常有當地人從這個祕密地點下水吧。我們原本只打算泡泡腳的,脫了鞋、把腿伸進去後,沁涼卻也溫柔的河水卻讓心裡一陣激動。



島國人民總是對河流抱有三分警覺,而我從沒遇過一個自然環境是這樣安撫人心的。讓人不須去多想什麼,觸目所及的事物就是呈現本質,乾淨且幾乎靜止的水、兩旁安靜翠綠的林木,空氣中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,就是那股清爽。到頭來最複雜的就是自己的腦袋。

這樣的環境既讓我們又驚又喜,卻也覺得好像是已經想念很久的東西。大自然是存在我們基因裡的古老記憶吧?或者說,愛情總是給人一種好像已經認識了很久的感覺?

比起用任何的方式記錄,我更想用皮膚去記憶。再也矜持不住,於是我們穿著衣服就泡了進去(如果現在還是可以脫光光並大叫著跳下去的時代,我應該也會這麼做),先泡到腰、再慢慢浸到脖子,它讓我好想張開臂膀與其擁抱、並好好道別,之後應該不容易再遇到這樣的地方了。

*

等到身體都涼透了,我們上岸回到會場去,趕上The Airborne Toxic Event的表演。這算是我很早就認識的樂團,雖然沒有持續關注,但有幾首歌一直讓我偶而不自覺的哼唱,所以今天依然有種見老朋友的感覺。

這個樂團說不上是擁有巨星的光芒四射,受到的注目總是懸在不差卻也不夠好的程度。然而,他們的歌之所以會在我心裡流連不去,應是因為擁有一股純真溫暖的特質吧。現場也驗證了這一點。

樂器演繹上屬於清純的獨立樂團風格,並利用小提琴及鍵盤增加柔潤,帶出輕柔流暢、帶憐惜感的旋律。現場散發出應有的活力,勾起我感情的曲目比我原本所預期的還多,聽到了幾首當初小有名氣的主打如"Wishing Well","The Girls in their Summer Dresses"、"Missy"等小品也是很令人聽得滿足。


在寫這段文字時,我一邊在網路上搜尋他們的表演片段,看到了他們在迪士尼音樂廳表演的錄影,是加入較多弦樂器的表演版本。裝入不一樣的表演模式後,他們頓時增添了令人驚豔的光采。總有一天,他們會在某個深夜扮演起深深治癒人心的角色,這個樂團還是值得這樣期待的。

今天此團的表演到了尾聲,沒想到跳進群眾中的竟然會是他們的團花,提琴手Anna小姐。她那穿著高跟鞋的一躍好讓人振奮。

*

前兩天原本心裡有淡淡的「少了什麼」的感覺,今天才想通了是怎麼一回事。應是因為上一次日本Fuji Rock在心裡的烙印太深了:要先克服惡劣環境,而後聽什麼音樂都有味道,ACL呢,比起來就是少了那種辛香料加味的效果;我反而對這樣輕鬆愉快的環境調適不良。

不過在聽Broken Social Scene的當下,我終於可以完全的領會,在一個宜人的地方聽著美麗的音樂,也是足以在心裡留下巨大印記的一件事。

我平時沒有聽這個樂團,不過一當他們上台,馬上就知道他們有多棒了。因為每樣聲音、每段樂句都是令人激賞的。

節奏明快,聲音富有空氣感,每個細節有著同等質地,樂器的數量越疊越多卻不增加重量,音樂輕盈飛入青草與樹叢之間、梳過聽眾髮絲、進入耳朵裡。而當力量集中湧起時,讓我聯想起他們一張專輯面上那道像是噴泉的白霧,應是充沛而綿密、且有溫度的。

主唱Kevin Drew穿得像是要在山區健走一樣,歌聲也是那股空氣感、不過更畫龍點睛的帶出了這樂團的一股人性觸感。看著樂團、看著草地上的人群,身上還有點河水的濕涼,我還一邊啃著青蘋果。開始覺得,對我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...並不會是某樣物品、也不是一張照片就可以說明的事情。

因為離最後壓軸只剩幾個小時,人潮也越加爆滿;聽完了Broken Social Scene,我們決定早早吃晚餐。不過ACL的食物攤位實在不怎麼樣,供不應求以致選擇過少,份量小又貴,且前兩天的嘗試都是以心靈創傷為收場。我忍不住要嘟囔幾句,還是Fuji Rock的攤位好,物美價廉的。

今天我們買了墨西哥餅,夾了口感像馬鈴薯的燉豆子,有好吃些。我們開始抓到在美國選擇外食的訣竅:美國人擁有的食材其實都非常新鮮肥美,可惜常毀在劣廚手上。印度人、墨西哥人、中東人、義大利人等等做的都好,就是不要買白人做的;除非那白人是法國人。

如果迫不得已要向白人買餐點,買沙拉就好。 美國人的沙拉意外地都非常好吃,各有特色,且超越我們對沙拉的想像。

邊吃邊走到Death From Above 1979表演的舞台前。台上只需要兩個人──實在很少見到一個樂團不需要吉他手的,Jesse Keeler的貝斯聲肥厚並帶粗礪質地,每一刷都是一記在臉上的重擊;因為他根本是把貝斯當吉他在彈,一個人能抵過一般需要吉他加貝斯的組合。鼓手Sebastien Grainger的鼓具也是屬於精簡樣式,這使他緊迫、強力的鼓擊更顯得火力集中。而且他還兼唱歌呢。

每一首歌都讓眾人跳得歇斯底里,台上兩人也像心理變態一樣。這應該是此屆ACL陣容中最硬的團了,讓心中住有重搖滾魔鬼的我不禁感到一陣暢快。聽了三天祥和平靜的音樂是很愉快沒錯,不過一聽到他們,便怦然發現自己是多麼想念這種狂暴聲音。

*


ACL音樂祭的最後壓軸是Arcade Fire。

到時其他舞台的表演都會結束,這片大草原上幾萬個人將一起觀賞此樂團。我們走到舞台對面的音控台一帶站定,因為今天打算優先選擇聲音效果好的位置;能從螢幕看到樂團就好。

光是要擠到這個位子也挺辛苦的,最好的方法是從萬頭鑽動中找出那條細細的人流,然後像搭上火車一樣隨著隊伍前進。當你走到了適當的位置站好,會開始發現,這個地點變得再怎麼擁擠,都還是會有一條隊伍的支流從這裡掙扎而過。就算每個經過的人都會被你的腳絆一下、或是已經有無數個包包打到你的頭,那隊伍都不曾停止。

舞台已布置成鄉間電影院的主題,中央的螢幕顯示著老式的排字招牌燈箱,排出「Arcade Fire」字樣;我們感覺就像在等著電影開演。不過台上還多了一些彩帶、泛黃燈泡,倒更有鄉鎮嘉年華會的氣氛。

*

晚上八點半,Arcade Fire上場。還先來一段仿電影院的開場動畫,氣氛、節奏抓得剛剛好,讓萬分期待更昇華。

他們就如想像中的、預期中的那樣,眾多樂器奏出宏大而觸撫人心的音樂,一上場便改變了空氣。

第一波高潮是"Keep the Car Running"、"No Cars Go",主唱一聲Let's do this!,樂聲便順暢流入。這些是可以一路奔向永恆的歌,是讓人們在許多年後依然可以回憶的聲音。螢幕上配著意識流式的影像,不斷反覆著一樣的片段,彷彿是要將歌曲與情緒封印於迴圈裡、原封不動的送向時間之流中似的。

女主唱Régine Chassagne果然像個童話仙子,嬌小的身體跳著舞、裙襬與髮梢搖動,歌聲有著唱進心底的撼動力。男主唱Win Butler的樸質聲音則是讓你聽見他的內心。他有時在曲間說說話,可以聽出他靦腆的個性,有點結結巴巴的。

我們的位置沒什麼照明,視線中即是黑壓壓的人海,綿延至遠方炫目的舞台與螢幕。從這樣的視點最可以看見所謂的音樂祭,那種萬人為了音樂瘋狂的景象,並聽見像白噪音一樣的喧嘩呼喊。且Arcade Fire的音樂同時擁有足夠的暖意與氣勢,太適合去支撐這樣的場面。

之後可以說該有的曲目都表演到了,如"Haïti"、 "Wake Up"、 "The Suburbs "、 "Neighborhood #1 (Tunnels)" 等等,沒有遺憾。現場均表現出更棒的行進感與音色厚度,聽專輯時便可感受的寬闊氣勢,在現場當然更加真實、龐大。

安可曲"Rebellion (Lies)"對我來說是連結著另一片美景的歌,是幾年前去過的地方,有著壯麗的高山與冷冽的空氣。

當前奏的貝斯音線縈繞而起,腦海裡的鮮明印象倏地拉回眼前,與ACL現場的景象互相碰撞著,很特別的感覺。現在這首歌對我來說,是連結著兩個地方。


不過,也就是因為此團的表演一切都"符合預期"──也可以說是沒有超出預期,就是如此的好,場面如此完美,結果我依然保持了一點觀察員似的抽離冷靜。就這樣隔著奇怪的抽離感,在音樂的影響下還是有點恍惚,看著表演結束,人潮從公園前的大道散去,沿路的熱鬧未減。

ACL好像已經被我做成標本一樣,結束,帶走。

[2018整理編輯] [Fuck Yeah USA #06 #07 ACL Festival Day 3] [Date:Sep.19, 2011]

24 次查看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